43 币制改革计划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银币的面值主要分两种,一种是一两,一种是一钱,前者用于数额较大的交易,后者用于日常的小额交易,再加上零散使用的铜钱,算是构成了一个三级货币体系。

    对于货币的计量单位,朱由检没有用后世惯用的‘元’,而是依然采用大明通用的‘钱’‘两’,这里面有较为深刻的原因。

    在后世民国,就爆发了一场货币的“废两改元”之争,而曾经一篇关于这场争吵的文章,令他印象深刻。

    文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已经模糊记不清了,但中心论点思想,他却清晰的记得。文章指出,‘废两改元’和国际接轨,其实是国内货币金融权的丧失。

    对方怎么论证的他忘了,但这个结论他真的是记忆犹新,到现在就记得,因此这时候制定货币体系时,他心中犹豫了下,最终还是偏向了常用的‘钱’‘两’制。

    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,大明已经确立了银本位制的货币体系,欠缺的只是一个正式的名义罢了。

    朱由检的铸币计划,就是补充这个名义,同时收回铸币权,确立金融体系,推广银行系统,顺带在赚点钱。

    可谓一举多得,好处多多。

    而这,也将作为他乾圣改革的开端,从文官不了解的金融领域展开,阻力会小得多。

    当然,这件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,难点有很多,首要就是银币的大规模铸造,冰杖局的老匠人让他们做事很不错的,这种大规模技术难点,却不是他们能解决的。

    这也是朱由检请徐光启师徒进京的原因,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工业达人,一个精通农业和数算,一个精通火炮铸造,有他们在,朱由检在科技工业方面是不用愁了,很多计划也都可以开展。

    比如,农业方面的大农庄计划。

    面对这个时代最有学识的两人,朱由检不由的谈兴大发,不同于和沈有容有搬运资料的谈话,和徐光启师徒交谈,更像是聊天,有来有往,双方都有收获。

    三人从工业说到农业,从国内说到海外,从商品税收,到北方蛮族,朱由检是头一次发现,这个时代,还有人对世界如此了解。

    就这样三人一直交谈到了下午,就连午饭都是一起吃的,而徐光启师徒,也有幸荣获了第一个和乾圣帝进餐的臣子称号。

    直到傍晚,师徒二人才带着皇帝的任命和任务离开皇宫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