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5 集体致仕-《大明圣皇》
第(3/3)页
想想这个局面,张溥就不寒而栗。
“干,就这么干了,和乾圣交易,换钱龙锡入阁。”张溥恶狠狠道。
“那就这么办吧,我们先稳定学子,做出一点成绩来,在慢慢喝乾圣做交换!”张采也下定决心。
随后,二人分头行动,再度开始联系残余的力量,开始奔走。
紫禁城中。
朱由检坐在冬暖阁,看着眼前的四封奏疏,半晌都说不出话来。
这四封奏疏不是别的,而是四位宰辅的致仕奏章。
自从十九日举子聚众后,朱由检就料到有这么一天,但没想到会这么开,而且这么齐,不断是短短七日,他们四位就一同上书,自己的安抚毫无作用。
这种情况,令朱由检头痛不已,四位宰辅致仕,他去哪找这么多人来顶替?
然而,让他们继续留在中枢却也不行,面对如此事件,不论哪一个是当事人,都不可能留下。走人是必然的,只是没有接任的人选之前,朱由检是不会放人的。
想到这,他又想到了那五千举子,不知道现在还稳定么。
“京师中的举子情况如何?”朱由检召来王承恩问道。
“举子们一切安好,并无暴动、串联、闹事等情况发生,一切颇为平静,甚至陆续的,有人离开了京师。”王承恩回答道。
“那地方呢,地方上的读书人呢?”朱由检再问。
当时做出决定时爽是爽了,但后续处理却极其麻烦,一旦舆论风向不对,读书人鼓噪起来,真的会动摇国本。
“东厂的快报中,地方也十分平静,虽然偶尔有人抱怨一二,但问题不大,并无聚众闹事、宣传等见不得人的动作。”王承恩道。
这种奇怪的现象,令朱由检深思,似乎在背后,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,在平息着风浪。
会是谁呢?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