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3 周延儒-《大明圣皇》
第(3/3)页
他本来只是将自己当做小透明的,但他是在有些无法忍受那些尚书的发言,说了半天,每一个人说出点有实质意义的话。
整个皇极门廊内,真正做出点时事的,也就王在晋和毕自严了,其他的都不咋地。仗着心中还存留的一份正气,陈扬美仗义执言,力挺周延儒。
他发言了,其他几个也有些忍不住的侍郎也纷纷开口。三品侍郎在这里本是小透明,但既然有人说话了,自己心中不平,跟上就是。
“臣以为,当再开财源,以备不时之需!”
“女真实乃心腹之患,朝中当早做准备。”
“辽饷不可停,需再辟财源,另谋百官俸禄来源!”
最后这句话是兵部右侍郎南居益说的。他这句话一出,几个尚书心头一跳,糟糕,不好了!
“南爱卿言之有理,辽饷不可停,百官俸禄当另辟财源,众位再议议,看出了重订田赋外,是否还有其他财源。”朱由检看了南居益一眼,立刻定下基调。
这下,几个出身东南的尚书侍郎脸色难看起来,还要讨论财源?
钱财的来源,无非就是那几种,讨论来讨论去,等下还不是要波及到自己经营的范围?本来已经将钱财钉死在土地上了,结果被几个年轻侍郎一谏言,得,还要接着说。
不过能到这个位置的都是人精,纵然心中不满,面上也没表现出来,只是暗暗记住,寻思以后报复回去。
“陛下,前宋有市舶司,管理国中出海船只,一船货物抽取一定金额,谓之关税。若关税收齐则国朝用度自足。”周延儒再度出击。
能成为三品侍郎,他心中也是有想法的,市舶司和关税就是他精心准备的东西,他家地处江苏,虽然自家并未涉及其中产业,但却有所耳闻,出海贸易,期间利润惊人,若能加以管束,抽取税金,自然能解决财政问题。
然而,不等皇帝回答,另一个大臣闪身而出大声道,“陛下,臣以为,漕粮改海,当可节约大批用度。”
他的声音很大,距离皇帝更近,几乎盖过了周延儒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