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4 漕运改海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是的陛下,如今大明海军纵横大海,更甚者远赴暹罗购粮,海运畅通,速度快,运载量大而且耗费少,诸多优点,远超漕运。”钱龙锡滔滔不绝,将海运漕运比较起来,捧前者,贬后者。

    不过,他说的这些并没有错,海运的确比漕运要方便快捷,最重要的是耗费少。漕运的耗费极其高昂,能达到粮食成本的八成,也就是说,运输一石粮食道京城,路途上药消耗八斗的粮食,损耗率惊人。

    就比如说今年下半年起运的四百万石漕粮,最终路途上要消耗将近一百八十万石,运送到京师,供给京师人口以及九边将士消耗的,只有两百二十万石,就剩下这些,还要再运输到边疆的路途中消耗掉一部分。

    古代的运输成本高的吓人。

    将近两百万石粮食,以目前的粮价,就是将近三百万两银子,若是能够节省下来,完全能够满足朝廷的开销了。

    辽饷五百多万两,清查一边之后,肯定不需要这么多,再加上这三百万,涌来了对付女真,绰绰有余。

    “漕运损耗竟然如此巨大?”朱由检惊讶的问道,他是真的被漕运的消耗给吓到了,就这么一段路途,平白无故的就消失了将近一半的粮食,尼玛哄鬼呢!

    就算二十万漕工放开了肚子吃,吃一年也吃不掉两百万石的粮食啊,毋庸置疑,这些漕粮肯定落入了各级贪官污吏的口袋中。

    朱由检真是没想到,在他的眼皮子底下,竟然蕴藏着如此惊人的贪腐集团。

    “钱爱卿,海运如此便利,自当推行,但漕运已有两百多年,骤然改革,怕是会出乱子吧!”朱由检缓缓问道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被提出来,要改称海运,那是肯定的,但如何改,怎么还能稳定的交接更改,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此事......”钱龙锡沉吟起来,而私底下,他却笑开了花,皇帝果然被他抛出去的鱼饵给迷惑住了,不在提市舶司的事情。

    东林大佬,东林创始人之一的李三才,他是通州人,就是在漕运上讨生活的,传位李三才家中并无很多田地,然则出手大方,生活豪奢,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伸向漕运的黑手之上。

    凭借着这层渊源,东林党在漕运这件事上,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和关系网,东林现在名存实亡,而作为东林党硕果仅存的大佬,钱龙锡自然掌握了这些政治遗产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