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88 激烈争夺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两个部门通过之后,就是是尚书的人选以及其他低品级官员的栓选,后者是吏部的事情,而前者,则需要在这次廷议上解决。

    毕竟,这时候任命尚书,非常的重要,他要负责这个部门的组建。一般涉及到尚书这一品级的高官,都需要经过廷推,内阁是无法单独决定的。皇帝当然可以决定,但需要内阁同意,而内阁需要召集群臣廷议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看起来繁琐,但却是长达两百多年来,大明形成的官场潜规则。

    皇权和文官的相互制约。

    “陛下任命了阮大铖吏部尚书,同时,还有驿部和金部尚书的空缺,以及大理寺品级提高到正二品的事宜,诸位以为如何?”徐光启开口道。

    这几个问题都涉及到了部门主官,而且是正二品,他干脆放在一起讲。

    对于幸运的阮大铖,这些大臣们除了嫉妒外,几乎没有其他的意见。开玩笑,有周应秋这个事在,谁敢在这个风头上提这一茬,不怕被皇帝关到诏狱去吗?

    从某种形式上讲,反对这件事也能算得上藐视皇帝的权威。

    整件事情的发展过程大臣们都非常的清楚,面对徐光启的提问,他们纷纷摇头,表示没有意见。

    “很好,那驿部尚书和金部尚书,有什么人选吗?”

    尚书是个很重要的位置,尤其是金部尚书,掌管财政,尽管很多只能都留在了户部,但是依然炙手可热,不减地官之威。

    只是,这么重要的部门,显然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。

    “本官举荐毕自严!”还未等其他人开口,身为内阁大学士之一的熊文灿忽然道。

    他一句话,顿时将其他人给堵住了,原本有人选的也纷纷说不出口。

    毕自严本就是户部尚书,而且素有理财之名,由他担任金部尚书最为合适不过,而且只是平调。

    “诸位觉得呢?”徐光启看向其他人。

    他是没有什么人选,不过身为首辅,就算想要推某个人,他也不用学熊文灿这样,亲自出头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