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 大农庄规划-《大明圣皇》
第(1/3)页
“已经种下去了,有十倾地,足够做种使用。”徐光启点头道,其实皇帝算错了,甜菜的种植时间已经过来,是在上个月,也就是三月,不过这种事没必要提,反正甜菜也种了下去。
战事刚刚结束,徐光启就赶忙让人开始播种甜菜,毕竟要两年才能开花结果,今年耽误了又要浪费一年的时间。而当时三月皇帝很忙,忙着战后安抚,他就没汇报,先种了下去再说,毕竟农时不能耽误。
“种下去了啊。”朱由检点头,然后他忽然想起来什么,询问道:“这种甜菜用地,你们是和佃农怎么商量的。”
这毕竟是经济作物,不是粮食。田庄虽然是朱由检的,但若是成立榨塘厂,需要原材料,还是要从田庄购买的。
这种独立分开的财政,能让各个部分运行的更明确,更健康。
既然是购买在,这就涉及到一个分配的问题,榨塘厂和农庄好商量你,只要约定购买的价格就行,但皇庄和农民之间,他还真不知道徐光启是怎么做的。
旁边一直在听着的崔呈秀,立刻上前,禀报道,“陛下,这正是微臣要汇报的事情。”
在皇庄中种田的佃农,一般只需要缴纳三成的租税,其他就没身费用,当然,若是从庄子中借用耕牛、农具等,还是要缴纳赋税的,冬天修沟渠时,也是要出把子力气,工钱是没有的,但会包吃。
除此之外,再无其他。至于一个皇庄需要多少佃农,怎么耕种粮食,这就是当地庄头和文书的事情,由他们进行管理,而这些管理费用,饱含在三成佃租当中。
这是一种模式,而另一种模式,则是由皇庄支付佃农的人工费用,田地里的收成,全部归皇庄所有,这主要用在经济作物上,活着佃农不敢种植的作物上。
当时陕西需要的大量红薯做苗子,用的就是这种模式。
两种模式,各有各的好处,前者佃农收获较多,但是要承担歉收的风险,土地歉收了,皇庄是不可能给他们将收成补齐,最多就是免掉租子。
而后者,佃农的收入较为固定,但比较稳定,不会出什么问题,风险都转嫁到了皇庄身上,就算出了问题,土地歉收,佃农也没什么关系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