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1 最终定夺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很多方便的器械也是如此,比如耧车,比如打谷机,吹风机,等等,佃农攒下这么多器械,需要很长的时间,但皇庄可以统一配备,一来可以节省,二来也可以推广开来,这也是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让朱由检大为赞同,只有当大量的土地在一个人手中的时候,才能推行这些机械化生产,器械的运用,先进农业技术才会使用起来。

    很多技术,不是农民不想用,而是没有这个能力,就比如选种技术,不是大量钱财投入,怎么能实现?

    若是将收入大头都分给佃农,势必朱由检还要大量投入资金去推动这项工作,这就和他用皇庄输血的想法相违背。

    然而,他起初之所以整顿皇庄,且只收取三成佃租,就是为了让皇庄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,小冰河时期,有很多天灾发生,当租税降低,只需要更少的土地,百姓就能活下去,这样同样的地,将能安置更多百姓。

    若是采用崔呈秀的做法,耕种土地的人数需求减少,那么多余的佃农,降回去干啥呢?

    想了下,朱由检问出了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“陛下,这根本不是问题啊。百姓除了种地,还可以养猪养鸡养鸭养牛啊,这些直接由皇庄收购,供给军队,可比他们自己养了再去卖省事,微臣只是说种田采用雇佣制,这些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做。”

    “除此之外,农庄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啊,放牧,修水利,修路,脱壳等等,都需要人手的,怎么可能会没事做呢,省下人手后,皇庄可以做的更好。”崔呈秀诧异道。

    他早就发现这些了,由于庄头和文书只管种田和收租,其他一些事情完全没人去做,比如道路,还有一些其他应由的设施。

    一个皇庄,那就是一个村子,然而和正常的村子相比,皇庄少很多设施。

    随着崔呈秀的描述,朱由检眼前逐渐出现了一副画面,皇庄出产原材料,将作监加工,四海商行进行销售,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啊。

    “可这和朕的初衷有些不符。”朱由检还是有些犹豫,主要是大农庄这东西从未在以前出现过,而且后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印象实在深刻,让他思维根本转不过弯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