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79 有才的杨嗣昌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也有一策!”杨嗣昌没有气馁,他说出这条建议的时候,就做好了被否决的准备,因此,他在心中又准备了第二条。

    “朝廷当大声责问普名声,为何放跑奢崇明,致使围剿功亏一篑,责问的声势越大越好,最好弄得人尽皆知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为何?”朱由检有些不解,其他人也是如此,他们纷纷盯着杨嗣昌,等着对方解答。

    “朝廷历来有罢免有罪土司,派遣流官管理的行径,一旦普名声罪名坐实,就可能被罢免,哪怕可能性期很小,普名声也不愿意冒险,到时候就算不想反也得反了。为了息事宁人,普名声在争辩之余,肯定会输出很多利益,支持朝廷的决策。”

    “奢安之乱中,遭灾的土司众多,绝嗣、内乱的也不少,这时候就可以接着普名声的支持,将这些土司废除,改派流官治理,西南之地土司越少,其地就越安稳,朝廷的根基也就越深厚,到时,纵然普名声不轨,也不会有如今奢安之声势。”

    杨嗣昌侃侃而谈,将自己的思路讲述非常清楚。

    啪啪啪!

    “好,果然有见地,难怪杨祭酒时常慨叹炫耀,我家有一匹千里驹!”朱由检拍着手掌,大声赞叹道。

    杨嗣昌的两条策略,当真是出乎他的预料,既有着眼未来的,也有切合实际的,无论哪一条,可行性都非常高,而且操作不难,当真是国之干才。

    “陛下谬赞了。”杨嗣昌谦虚道。

    “你写个折子,递到内阁吧。”朱由检笑了笑,收敛了自己的夸赞。英才需要的不是赞誉,而是更多的磨练,太多的赞誉只会毁了他。

    “好了,杨爱卿的策略很精辟,不过不是今天的主题。今日,朕和你们说说这台湾岛和走海的事。”将西南的事放在一边,朱由检终于进入到了主题。

    几名大臣纷纷打起精神,认真看向皇帝,他们这才知道,皇帝召见他们的原因,是要面授机宜,如何开展工作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