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9 内阁声明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毁了吧,最好都毁了吧,毁的干干净净,如同这白茫茫大地一样!”朱聿键伸出手,拖着天空飘下的雪花,满脸的刻骨仇恨。

    发展已经两个年头了,《帝国日报》经过这么长的时间,已经运行的颇为完善。基于现在的交通情况,日报并不是后世那样,印好了在分发出去贩卖,而是在各地建立印刷中心,由京师送去日报的原件,然后再印刷出来贩卖发行。

    为了保证内容的一致,每去一处印刷中心,都是前后三拨人马,每一波都有三个人,每人身上都有一份日报的原件,只有九份全部都对上了,才能开始印刷。

    如此缜密的制度,才保证日报的良好运行,也没有让一些人钻了空子,弄出些事端来。

    而在护送原件的人员出发后,京师的日报并没有停下来额,而是直接发行,从京师开始推广,如此随着护送人员的行进,每一期的帝国日报覆盖范围,都是从京师开始,然后逐渐扩散出去,一直到覆盖整个大明。

    整个过程要持续十来天,而这十来天,就是舆论的发酵期,报纸每扩散到一处,当地的读书人就热烈的讨论起来。

    也只有他们有这个时间和学识来讨论,其他人不是没有学识,要不就是没有时间。而每个地方的读书人圈子,其实就是当地的舆论导向,他们说甚就是什么。

    当然,自从帝国日报面世后,这种作用就减小了很多,毕竟读报人的存在,让老百姓也有渠道了解朝政和一些风向。

    至少,当读书人聊起一些话题时,他们也是听过的,一些见多识广的还能说上两三句。

    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,但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,代表大明朝廷对民间的控制力增加了不少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情况下,福王和唐王的奏折被弄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,很多人在惊叹藩王为祸一方的同时,也不禁暗暗羡慕,这种生活,该是何等的潇洒。

    而面对藩王的这种情况,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。

    高端一些的,直接写折子和书信,送往京师,或是同窗好友,或是部堂高官,或是都察院御史,更有甚者直接送到了通政司。

    如雪片般的奏折,代表了民间对此事的热议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