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20 教育普及计划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陛下,这不是还有太学百名学员吗。”徐光启胸有成竹的微笑起来,“等到宗室之事弄完,怎么也要一年之久,而这时太学的课程想必已经结束了,他们也要进入实习阶段,不如就将这个当成实习任务交给那些学员。”

    “将这百名学员派遣到各个行省,让他们集中教导筛选出来的宗室之人,等教完了,再让这些太学生带着出师的宗室将学校建立起来,如此一来,学校便建成了,接下来就可以开学授课。而且,可以将学生分成一级一级的,每年学一些内容,几年下来学完,如此那些宗室之人也可以在教授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,几年后他们就可以算是非常成熟的老师了。”

    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,教育就是树人之事,不早点开始,时间不够啊!”徐光启颇为感慨道。

    等到第一批可用的学生出来,差不多就是十年的样子,那时候大米官场差不多将多年积攒下来的举子、吏员红利吃干净,这些学生正好进来,补充到方方面面去。

    有了足够的可用之人,大明这老旧的机器才能起死回生。

    “呵呵,爱卿常说朕深谋远虑,然则朕的想法,和爱卿比起来,却不值一提,爱卿这是谋百年的思维啊!”朱由检叹服道。

    他不得不佩服这些古人,自己只不过是占了后世经验和眼界才有的眼光,而徐光启却是凭借纯粹的能力而带来的眼光,若是双方换个位置,他绝对看不到这些,也想不到这些,更没有这个能力将这些东西给施行下去。

    “陛下谬赞了,若无陛下一系列的行动,老臣空有想法,也无能为力啊!”这句话,徐光启同样说的感慨无比。

    早在很久之前,他就翻译完了《几何原本》这书,同时《农政全书》也完工了,其他的一些西方著作,他都翻译了不少,在这个过程中,徐光启慢慢意识到了这些东西对于大明的推动作用,他想将这些东西推广出去,让大家都去学习。

    然而,无人问津。

    纵观历史,哪怕后来崇祯拜徐光启为首辅,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,依然毫不起眼,或许有人佩服,但却无人学习。

    也只有遇到了乾圣这个穿越者,徐光启才开始大放光彩。

    当然,朱由检自然不知道徐光启这些内心深处的想法,他只是为对方的深谋远虑和变革眼光而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不愧是被誉为最后能挽救明朝的人,这眼界,当真是超出明末这些大臣一大截。

    “只是,这钱财来源?”朱由检又想到了一个问题,教育可是烧钱的无底洞啊,再多钱也不够烧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