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3章:目瞪口呆-《席卷天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骑马游弋而战的骑兵,他们能够坚持至少数天的不下马,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皆是待在马背上,遇到敌军可以寻找时机给予痛击,这个才算是骑兵。

    难以长时间待在马背上,受不了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都不着地,到了战场就只能下马而战,这个其实是算作骑马的步兵。

    中原皇朝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步兵,大多是依靠战马的脚力赶路,等待到了战场下马作战。或是骑马觅战可无法保持长久的游弋,打着打着变成待在原地依靠战马的高度杀敌,也真的不能称作合格的骑兵。

    集汉国的全国之力,刘彦也就只组织起七个常备骑兵军,里面还划分了精锐和普通两种。虎贲军、羽林军、和第一常备骑兵军可以灵活在战时变阵,能够受得了长期待在马背,还有足够的耐力在经过连续数天不下马背的赶路后与敌接战,算得上是精锐。第二至第七常备骑兵军大多也能长期待在马背,可是无法在战时灵活变阵,那就只能算是普通的常备军。

    这一次谢艾孤军深入草原带的就是第一常备骑兵军,数量只有一万左右,那是因为该骑兵军长期在北境作战,有交战就会有损员,哪怕补充得再快速也无法时刻保持满编状态。

    事实上,懂得军事的人都会理解一点,长期处于交战状态的军队根本就没可能时刻满编,只有一些新编军才会是满编。

    谢艾不是很了解禁卫军,初步的了解也就是知道悍不畏死这一点,对禁卫军执行军令的力度和补充速度,等等方面因为是第一次统率的关系还需要摸索。

    已经有两千禁卫军骑兵在与联军交战,草地被马蹄踩踏得泛起了滚滚的尘烟,待在外面其实很难观察清楚战况如何。

    两军是相隔五里左右遥望,等于是中间只预留出狭长的五里空间拼杀。

    双方静待在其余军队,不约而同地将远程部队调到前方,只要是非我军靠近就是一阵漫射。这样一来又压缩了交战两军的活动空间。

    风势不是吹向静立两军的任何一方,所以对两军都没有什么影响,他们现在只是在试探阶段,等待有一方摸清楚对方的战力,态势必定会出现改变。

    “我们兵多。”慕容俊手指风吹来的方向:“完全可以抢先占据风势有利位置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离柔然山不远。”拓跋什翼健沉闷地说:“至少先要纠缠住汉军,再抢占有利位置。”

    都是骑兵,平坦地形的百里路对骑兵也就是小半天的路程,交战场地确实离柔然山有些近,汉军要是断尾求生肯定是能撤到山区。而多方联军想要的是在平坦的开阔地与汉军交战,绝不是有了骑兵优势再去打山地战。

    两边派出的试探部队已经快要出现结果,那是联军这边有越来越多的骑兵零散地撤回本阵,只有一方在滚滚尘烟中失利了,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。简单的说,就是分队厮杀的队伍大部分阵亡,剩余的少数再待下去也是送死,能撤不撤对骑兵来讲是傻子。

    作为汉军指挥的谢艾因为有尘烟的遮挡看不清楚状况,他只知道交战的场地越来越向敌阵的方向移动,推测是本方军队在交战中取得优势。

    滚滚的尘烟之中,以氐族骑兵为多数的联军,右翼的张氏凉军在交战不足一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面临崩溃,比他们最先支撑不住的是拓跋代军。

    张氏凉军比较衰,他们本来是要游弋掠阵,汉军先是直冲中军的氐人骑兵,可汉军中途却突然拐了个方向向右侧。张氏凉军的统兵将领惊讶于汉军能够在高速驰骋的途中进行迂回,汉军迂回的过程中队形还不乱,他有心想要规避却是发现会被中间切断,只能是硬着头皮迎上去。

    张重华带到草原的张氏凉军当然都认为是精锐,而张氏凉军的精锐其实都是从西域调回来的部队,基本上都是和西域诸国、诸族打过硬仗的部队,且不管装备或战力怎么样,拥有一颗敢战之心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两千张氏凉军在交战前还高喝了一声“嚯!”,前排的持枪骑兵平稳地放下长度大概是五米左右的骑枪,后方的骑兵则是该预备躲箭的将身躯尽量贴紧马背,该是准备发射箭矢的已经引弓待射。

    将目标定在张氏凉军身上的汉军皆为突骑兵,说白了就是身穿拥有甲群的骑甲,手握脆木长枪和小圆盾,后备兵器还有类似于环首刀的直刀,并没有携带远程攻击武器,战马则是前身配了马甲。他们是先扛住一波箭矢,于沉默中撞上张氏凉军的长枪骑兵,刹那间当然是一阵人仰马翻和惨叫声、闷哼声连连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