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 新军军制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整个内校场上,都是噼里啪啦的抽打声,朱由检只是呆了一会,就有点受不了,虽然很多人因为他的命令而死亡或者入狱,但直面这种暴力粗糙的场面,还是有些承受不住。

    不过,士兵们却习以为常,这个时候军官打骂士卒是家常便饭,甚至他们这边还更轻,训练场上有明确的规定,可以打,但不能打伤,而且还有御医在旁边随时待命,对伤者进行救治。

    虽然因为连续两代皇帝的死,朱由检有点瞧不上这些御医,但用在这个地方确实非常好的,甚至后世的一些急救护理手段,他都交给了这些御医,让他们研究整理,形成一定之章程,传授给军中士卒。

    队列训练只是新军最基础的东西,朱由检要解决的还有很多,比如军队的名称和编制问题。

    而这个,就涉及到他对整个大明的军事体制的改革,甚至还牵扯到了文官系统。当然,这个问题也可以缩小化,暂时将新军独立出来,不和其他地方发生干洗,等一切成熟之后,再另行解决。

    基于这种考虑,朱由检依然让新军挂靠在御马监名下,名称也没有给定,只是称呼为新军,不过,对于新军内部的体制,他倒是进行了一番大的变动。

    到了后期,大明的除了维持原有的卫所制度外,还多了募兵。募兵实在卫所不堪用,而战场又频繁出现的情况下产生的,因此他们的制度和卫所大不相同,大致是营哨制度。

    一般是五人为一伍,二伍为什,三什为队,三队为哨,五哨为总,五总为营。每营兵员3000人。这个编制,在朱由检看来有些弱,一个营的人数太少了,在明末这种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,没到战时,都要好多个营聚合在一起才能开战。

    然而,各种营头夹杂在一起,相互配合难免出问题,也许应对农民起义等低烈度战争时问题不大,但对上了建州女真,这种问题就会无限放大。

    因为长矛手和火枪手相互配合有一个最低数量的问题,参考了营哨制后,朱由检以十人为一什,以什为最低的组成单位。

    而后采取三三制,以什队哨营团旅师军的顺序编组下来,配上一些其他的医护兵炮兵等,一个军的编制一万二,再加上一个三千人的骑兵师,完整的军级编制,正好一万五。

    而军级编制,则是朱由检以后的作战主要单位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