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9 躁动的郑老娘娘-《大明圣皇》
第(3/3)页
陕西的事情他们不敢耽搁,那可是兵灾天灾横行的样子,若不是陛下花费绝大的代价,移民走了一百万人,陕西绝对不会像是现在这么平静。
“是这样的。”徐光启当即将在自己在皇庄任上做出的功绩,除了整修水利外,这些作物的选拔,才是他最大的成果。
“徐大人果然是万家生佛般的人物,如此功绩,利在千秋啊,哪怕千载之后,也有人记得徐大人的功劳的。”听完后,其他三人竖起大拇指夸赞道。
“都是虚名,都是虚名啊!”徐光启摇头不谈这些事情,没必要,他转而道,“番薯和花生都是下半年收获,已经错过了播种的季节,估计不行,只有玉米,这个夏天还在再种一季,十月份的时候估计有点收成,能弥补百姓的损失,到时候朝廷在赈济一二,这个冬天应该能过去。”
“这个在理。”熊文灿点头道,“就是不知道这玉米的种子,怎么送过去?”
“这个就只能麻烦王公公了。”徐光启扭头看向王承恩,“京师送过去来不及,不过陕西那边的皇庄收了一季,应该能做种。”
“这个没问题,杂家会通知陕西的皇庄,让那边密切配合杨鹤的推广计划,只是这费用.....”王承恩微笑道。
“咳咳,这个等陛下回来再谈吧,农事要紧,再拖恐怕又过了时节。”徐光启咳嗽一声,这青年太监不愧是陛下从王府带到宫中的,语气如出一辙。
“也罢,先如此,国事要紧。”王承恩还想说这么,这时却有一名小太监忽然进来,脚步匆匆的来到他身边,低头耳语几句。
王承恩脸色一变,缓缓点头,让对方出去后,他满含歉意的冲着几位内阁大学士说道:“诸位大人,抱歉,宫中出了点事情,皇后娘娘招杂家前去处理,今天的政务就处理到这,之前讨论完的,披红的就这么发布下去,其他的明日再说。”
说完,他也不等其他几人的答复,神色匆匆的离开座位,出了皇极门,朝宫内行去。那焦急的样子,让徐光启等人十分凝重,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,能让王承恩如此失态。
第(3/3)页